Assistant Prof. Dr. Shu-Mei Shieh
德語文學史
古典時期Klassik | 浪漫時期Romantik | 現實主義Realismus | 存在主義Existenzialismus | 現代文學Moderne | 當代文學Gegenwart |
Ñ現代文學 (20.Jahrhundert)
在經過文藝復興、啟蒙時期以及古典時期等幾個重大轉變的洗禮後,人們自我意識逐漸升高,他們渴望建立一個和諧完美的理想世界。但是由於城市及工業發展興盛(資本主義發達)使得這個理想難以實現。在此現象下的他們若想維持獨立自主就會和這個世界疏離對立,難以在其間取得平衡點。
這個時代下的世界越來越複雜,進而衍生了許多問題:人們取得的知識很多,但多半不是自己的經驗或看法,而是第二手資訊;科技迅速發展,卻也導致全球的危機;人類的價值觀改變,例如對家庭、國家或宗教的責任已喪失。
如同其他文學時期,當時的情況都反映在小說中。由於二十世紀的作家很敏感且感覺受到資本主義的威脅,因此經常試著以極端的方式表達個人情感,會刻意將小說中的主角和世界疏遠。在小說中完全否定主角傳統的形象;而讓痛苦、消極、自怨自艾的情緒影響著他的生活,他無能為力改變,而這也正是作者本身的寫照。
當時小說的形式也有所變化,此改變人們稱為『小說的危機』。傳統小說的格式會將時代背景具體描述,但此時期的小說總會涵蓋複雜混亂的現實。另外,還形成一股照片和電影的小說競爭的潮流,它們比語言更能直接表達出真實世界的情況。詩人受到廣告、政策以及市民生活陳規俗套的影響,用一般的語言寫出平易近人的散文小說。
此時期的小說家由於無法將現實主題化地呈現在小說中,因此多半將他們對現實不同的觀感從各式各樣的角度以混亂的形象表達。同樣地,人們的心理也無法清楚地描述,因此小說主角的情緒及思想也多半是紛亂的。
C 重要的作家及作品
James Joyce, "Ulysses" (1922)
John Dos Passos, "Manhattan Transfer" (1925)
Marcel Proust, "Auf der Suche nach der verlorenen Zeit" (1913-27)
Hermann Broch, "Der Tod des Vergil" (1945)
Alfred Döblin, "Berlin Alexanderplatz" (1929)
Hermann Hesse, "Der Steppenwolf" (1927)
Franz Kafka, "Der Prozess" (1925)
Thomas Mann,
"Buddenbrooks" (1901),
"Der Zauberberg" (1924),
"Doktor Faustus" (1947)
Robert Musil, "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 (1930-52)
Rainer Maria Rilk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 (1910)
德文或中文參考之網路資料
& http://www.pohlw.de/literatur/epochen/index.htm
& http://www.sewanee.edu/german/Literatur/move.html
& http://www.pinselpark.de/geschichte/spezif/literaturg/index.html
& http://www.case.edu/artsci/modlang/german380/registration.html
& http://www.literaturwelt.com/epoch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