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istant Prof. Dr. Shu-Mei Shieh
德語文學史
文學史Literaturgeschichte |
古典時期Klassik | 浪漫時期Romantik | 現實主義Realismus | 存在主義Existenzialismus | 現代文學Moderne | 當代文學Gegenwart |
德語的語言歷史
由於當時德國諸國林立再加上交通不便,使得中古世紀的德語並不是一個統一的語言,而是許多方言的總稱。而這些多樣的方言主要可分成高地德語(Hochdeutsch)及低地德語(Niederdeutsch)。這兩種方言在不同的地區平行發展。
15-16世紀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發起了宗教改革,他將聖經翻譯成德語,以高地德語寫成的新教作品廣為流傳,這對低地德語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並且使高地德語成為後來統一德語的基礎。
18世紀時戈特謝德(Johann Christoph Gottsched)的語言改革制定了一套至今仍有效的統一標準。十八、十九世紀在德國、奧地利、瑞士以及其世界其他地區的德語作家的德國文學語言均遵循此標準。
1880康拉德•度登(Konrad Duden)發起了正字法的標準化規則,使得德語在書寫上有了統一的標準。
德語文學的文化歷史:媒體、文學類型、文學運動
德語文學在媒體史的發展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史前時代的文學作品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遞,直到中古世紀後期民族語言的文學作品仍是以這種方式傳遞,但當時羅馬帝國的政府及教會的官方溝通工具已發展成閱讀及書寫的模式。德語書寫的習慣是從翻譯拉丁文開始的。翻譯其他世界文學作品的運動架起了德語文學和世界文學的橋樑。但是當時是以手抄的方式將作品寫在昂貴的羊皮紙上,這造成了日後閱讀作品及譯作的困難。
九世紀的宗教時期促使德語文學朝宗教的抒情詩發展;到了十二世紀發展成文化世俗化的階段,抒情詩不再只關於宗教而是關於世俗(民間)政治、情詩或方言的格言詩。十三世紀中葉開始以手寫的方式記錄劇本,並出現宗教體裁的戲劇,後來又陸續出現民間戲劇。
十四世紀紙的發明改變了傳統書寫的習慣,人們不再使昂貴的羊皮紙。後來引進的印刷技術以及Johannes Gutenberg發明的活字印刷徹底改革了創作和傳播文學作品的方式。
德語文學類型的發展
初期的德語文學主要是詩的形式,後來古典及人文主義時期陸續出現十四行詩、悲劇、喜劇、劇本和散文詩等等各類型的文學創作,直至浪漫時期具代表性的文學創作形式如民族詩歌及童話。
現代媒體如電影及廣播的技術將文學類型帶入另一個革命性的時代。人們捨棄傳統的方式,以新的技術保存及再製造圖畫及文字。這項技術對文字類型帶來重大的改變。新聞報導、廣播劇及專題節目不再受限於媒體的來源地,而也改變的文學的呈現方式。
德文或中文參考之網路資料
& http://www.pohlw.de/literatur/epochen/index.htm
& http://www.sewanee.edu/german/Literatur/move.html
& http://www.pinselpark.de/geschichte/spezif/literaturg/index.html
& http://www.case.edu/artsci/modlang/german380/registration.html
& http://www.literaturwelt.com/epochen.html
文學時期
文學時期就是將文學史分成好幾個階段。一個時期內的作品通常有著類似的風格及形式,它代表這個時期的精神。
我們可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解釋『時期』這個概念。例如從宗教史、政治史、藝術史或是人物史來看時期。
要將每個時期起始的時間清楚界定是不容易的。因此可從某個特定的時間點上所發生重大、明顯的改變並產生新的影響等等來界定,這個改變不見得是文學上的變化,也可以是政治或經濟上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