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istant Prof. Dr. Shu-Mei Shieh
德語文學史
古典時期Klassik | 浪漫時期Romantik | 現實主義Realismus | 存在主義Existenzialismus | 現代文學Moderne | 當代文學Gegenwart |
Ń 現實主義 (1850-1890)
由於19世紀工業快速發展、科技進步、資本主義興盛,使得市民階級的權力提升,進而使得勞工階級、社會問題和勞工運動逐漸被注意。19世紀的現實主義注重的是人類與自然的現實的感覺,並將一些超自然的事物(如宗教)視為『幻想』或是『不真實的』。
當時較著名的人物所提出了以下的觀點: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認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自然史的產物(進化論)。他反對當時盛行的聖經學說所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說法。
Ludwig Feuerbach (1804-1872): 反對宗教的教義,並認為宗教是人類創造而來的。
Karl Marx (1818-1883): 不認同哲學、宗教、權力以及形而上的世界,認為這些只是掩飾經濟(現實)利益的表現。
現實主義時期的文學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小說。其中又以法國及俄國的現實主義者的作品最具代表性:
|
德國在這一時期的詩可說是歐洲現實主義的變體。德語詩的特徵和當時的現實主義有些不一致。和法國的詩比較起來,德國的詩顯的較『不現實』。德國的現實主義者刻意將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區隔開來。主要是因為古典主義的代表(歌德和席勒)對其追隨者(新生代作家)仍有一定的影響;其次則因德國在1871年之前仍是分裂呈許多小國的狀態,工業化的時間也相對的較晚,因此仍停留在田園農村、小城市的社會情況。
這些原因使得德國的現實主義在19世紀獨立發展,其主要代表人物如下:
|
抒情詩的形式並未受現實主義影響而有很大的改變,主要仍承襲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期的風格。
劇本創作以現實社會做為題材,要呈現社會問題,其中較著名的是Friedrich Hebbel (1813-1863, "Maria Magdalena")以及Georg Büchner (1813-1837, "Dantons Tod", "Woyzeck")。
現實主義 |
古典時期 |
浪漫時期 |
嚴肅看待市井小民日常發生的問題 |
將市民的日常生活視為較低下的類型 (例如喜劇) |
建立一個遠離現實的世界 |
任何一個個體在整體社會歷史情境中都有作用 |
大部分著名或典型的角色都會依傳統慣例預先確定 |
|
以易懂的方式表達(散文) |
須對傳統、特定的文學格式有一定的認知或是懂特殊的語言才可了解 |
德文或中文參考之網路資料
& http://bk.baidu.com/view/646950.htm
& http://www.pohlw.de/literatur/epochen/index.htm
& http://www.sewanee.edu/german/Literatur/move.html
& http://www.pinselpark.de/geschichte/spezif/literaturg/index.html
& http://www.case.edu/artsci/modlang/german380/registr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