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文化首頁>每週課程內容(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 (Renaissance 13-16/17世紀 )
I. 定義:Renaissance 本意為再生。當時的學者從古希臘、羅馬的思想、文學作品中重新發現「人」在世上的意義與價值。其形式表現為復興希臘、羅馬古代哲學、文藝的思想、價值觀與生活方式,故稱為「文藝復興」。
     
II. 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原因
  1. 義大利的貿易、商業繁榮與城市資本主義商業的形成,造就中產階級的興起,以及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變化,孕育出新的世界觀與人生觀;
  2. 中古世紀的道德、價值觀、世界觀所主宰的治學方式與生活方式,無法應付新的經濟、政治,社會問題的挑戰;
  3. 擺脫封建神學的世界觀與宗教文化的束縛,是建立新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必要前提;
  4. 羅馬教廷的腐敗與干預西歐各國內政,阻撓義大利的統一,激起全義大利人民的公憤,資產階級的知識份子(以但丁為代表)乃發動批判神權和提倡人權的新文化運動;
  5. 1453年東羅馬帝國滅亡,大批拜占廷的希臘學者照義大利講學或創辦學校,興起知識份子研究古典文藝的熱潮;
雅典學院
  6. 德人Gutenberg於1450 年發明活字版印刷術,加速印刷書籍的速度並降低書價,使得教育得以普及,新思潮亦得迅速傳播,對於歐洲社會的快速變遷有其深遠的貢獻。
     
III. 文藝復興的思想與訴求
  1. 文藝復興是以人文主義(Humanismus)為核心的新文化,建立在對神的批判和對人自身的認識基礎;
  2. 批判中古世紀的禁慾主義、強調個性解放、追求現世幸福、財富、榮譽、智慧;
  3. 反對枯燥、僵硬的經院哲學與邏輯學;提倡人文教育,崇尚理智,鼓勵冒險和個人奮鬥,追求真理、探索自然;
  4. 提倡自由平等、反對等級特權。
  5. 強調個人自由與表現「通才」特質- 淵博的知識、健全的體格、高雅的風度,以及藝術的創造與鑑賞;
     
IV. 文藝復興發展時期的劃分
  1. 文藝復興形成初期 (14-15世紀中葉) - 義大利為起源與發展中心
- 批判經院哲學的啟蒙運動
代表人物:
但丁(A. Dante 1265-1321) - 代表作品:「神曲」
佩拖拉克(Petrarch 1304-1374) - 代表作品:「詩集」
薄比丘(Giovanni Boccaccio 1313-1375) -代表作品:「十日談」鑽研與模仿古典希臘、羅馬文化,反對經院派著重科學、法學、醫學、神學等的學術訓練,忽略了藝文部份。「人文主義」則強調對歷史、文法、修辭學、詩歌與倫理哲學的研習。
  2. 文藝復興盛期 (1500-1530) -繪畫、雕塑、詩歌、小說、戲劇繁榮期
文藝復興藝術三巨將:
達文西(Leonardo de Vinci 1452-1519) - 代表作:Mona Lisa
拉斐爾(Raphael 1483-1520) 代表作:聖母像
拉斐爾(Raphael 1483-1520)
聖母像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 代表作:創世紀、大衛
文學代表人物 / 代表作品 :
Erasmus (依拉斯慕思 1466-1536, 荷蘭人) - 「愚人頌」(in Praise of Folly)
F. Rabelais (拉伯雷 1494-1533 法國人) -
Shakespeare (莎士比亞 1564-1616 英人) -
M. de Cervantes (賽萬提斯1547-1616 西班牙人) - 「唐吉柯德」
  3. 文藝復興晚期 (16中期至17世紀中葉) -擴展至義大利以北地區
自然科學與唯物主義興起
哥白尼揭開了宇宙與人體的神祕
培根創立了唯物主義
     
今天是2003年01月09日

德國女中音聲樂家 Meier Waltraud誕生日(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