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市場 三雄爭霸
美快遞市場 上演三國演義 2003.04.26 工商時報 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最新一期霸榮雜誌(Barron's)封面故事指出,在歐洲首屈一指的DHL(洋基通運)跨海攻城略地之下,美國一年高達四百五十億美元的包裹遞送市場陷入混戰,可能打破長期以來由聯邦快遞(FedEx)與優比速(UPS)近乎壟斷的局面,目前檯面下的價格折扣戰已打得如火如荼,大幅削弱聯邦快遞與優比速的「價格紀律」能力,將嚴重衝擊兩者的營運及獲利前景。 霸榮在報導中表示,經濟景氣不振,復甦若有似無,導致包裹遞送需求下滑,相對增加買方的議價能力。同時,市場競爭卻日趨激烈,其中以規模及獲利空間都較大的陸地遞送為最。 美國本土的安邦快遞(Airbrone)在去年開拓陸地遞送業務。更甚者,歐洲最大郵務業者德國德意志郵政也透過旗下的洋基通運,在今年三月進軍美國,開設涵蓋全美二百五十個城市的陸遞服務網。 德意志郵政有意購併安邦快遞的陸遞部門,以進一步在美國開彊拓土。聯邦快遞與優比速正各自展開動員,極力防堵美國政府核淮這項跨國購併案。 霸榮指出,聯邦快遞加上優比速,已囊括美國整體包裹遞送市場的八成以上。DHL與安邦合併後,初期可能只能拿下美國包裹陸遞市場的一.五%,但可望在未來幾年內輕易擴增到六%。部分分析師認為,德意志郵政若以其在本國的獨佔獲利來挹注,將很快就成為聯邦快遞與優比速的強勁對手。 分析師表示,聯邦快遞與優比速今年一月雖仍能遂行其行之有年的年度漲價慣例,許多項目的調幅逼近四%,不過短期內這恐已是絕響。 不少基金經理人與分析師都愈來愈關切,聯邦快遞與優比速的「價格紀律(或價格合作)」能力,可能已被破功。瑞銀華寶的分析師派特森表示,德意志郵政成為美國陸空包裹遞送市場實力強勁的第三家業者,將「衝擊該部門的價格」,可能導致降價一%到二%。 市場人士指出,目前各業者間私下價格折扣戰已打得如火如荼,但大都侷限在陸地遞送方面,其中應以優比速的動作較為積極。 快遞業 不再是美國經濟領航員 2003.04.26 工商時報 林秀津/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隨著近年來美國經濟動能發生轉變,過去常被視為美國經濟先行指標的國內快遞運量已經無法精確反映經濟活動的冷熱變化。但儘管部分傳統快遞業務已逐漸凋零,整體而言仍有不少人看好該產業的前景。 長久以來,美國包裹快遞業扮演重要的商務運輸媒介角色,而該產業業務的起伏常被視為美國國內生產毛額變動的先行指標。事實上,美國聯準會的經濟學家準備決策會議的經濟預估資料時,往往會以UPS近期的運輸量為參考資訊。 不過,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近年來美國國內包裹快遞運輸量不僅已無法精確反映國內生產毛額數字變化,而且運輸量的成長還漸漸落後在經濟活動成長之後。根據報導,聯邦快遞最近一季美國國內每日包裹運輸量萎縮一%至二百八十三萬件,而優比速運量則下滑一.三%至每日一百三十二萬件。 優比速副總裁奎恩(Kurt Kuehn)指出,造成快遞業和經濟活動變化脫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美國主要經濟動能已從高科技產業轉為消費性產業。他表示,過去為快遞業營收大戶的高科技產業近幾年來表現明顯不如消費產業,導致快遞業業務量下滑、而GDP數字卻上揚的偏離局面。 此外,奎恩也指出,由於美國包裹快遞有八成都是企業和企業間的運輸,企業和消費者間運輸的比例極小。而近年來美國消費者消費能力高居不下,企業卻相形保守悲觀,因此企業間運送包裹的業務也疲弱不振。 另一方面,近年來快遞業本身業務內容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價格高昂的隔夜空運送達文件服務已漸漸為地面運送或網路傳輸。 此外,由於美國國內貨物運輸鐵路的狀況已較過去改善許多,因此有愈來愈多企業選擇以價格較低的地面運送服務,快遞業毛利也受到影響。即使過去一概以空運運輸的個人電腦和其他電訊設備也逐漸轉而利用地面運輸,因為這些產品的價格近年來都壓得太低,已經不再被視為高價值貨物。 不過,儘管有這些不利的發展,許多業界人士仍看好快遞業的長期發展潛力。DHL日前就投下十億多美元併購Airborn地面運輸公司,誓言要讓聯邦、優比速兩強稱霸的局面變成三強鼎立 聯邦快遞與優比速執行長風格迥異 2003.04.26 工商時報 李鐏龍 美國包裹遞送市場雙雄聯邦快遞(FedEX)與優比速(UPS),有著相同的網絡,相同的營運模式,彷彿就是相同的公司,但其實卻有極大的不同。兩家公司的差異除了來自於歷史根源外,還反映出兩位執行長─聯邦快遞的史密斯及優比速的艾斯庫─的個人特質。 史密斯出身耶魯大學,打過越戰,在一九七一年創辦聯邦快遞,一手將它經營成現代美國最成功的企業之一。聯邦快遞在包裹遞送業有兩項創先之舉,隔夜送達與電腦全程追蹤,開啟了從一九九○年代網際網路時代所演進而來的一股趨勢。 史密斯為人積極,具企業家衝勁,充滿海軍陸戰隊「無所不能為」的精神,而體現在聯邦快遞上,就是駕駛們都自成獨立作業單元,擁有自己的卡車及財務獨立。 優比速則截然不同。創立於一九○七年,最早只是百貨公司提供的運送服務,由四輛車與五部機車起家。但到了一九七五年時,優比速的觸角已經遍及全美的每一個地址。 優比速文化悠久,所以相對保守,員工大都隸屬於公司,也比較中規中矩,例如員工在工作時不得喝咖啡或吃東西。在其他產業,這種風氣可能有點食古不化,但對於遞送包裹而言,顯然卻大有助益。 從兩位執行長的辦公室,也頗見兩家企業的差異,可看出史密斯帶有領袖氣質,傳奇意味濃厚。艾斯庫「基本上不脫工程師本色,比較內斂,個性也拘謹得多,有點像會計師」。 不過史密斯與艾斯庫都聲稱,他們正帶領自己的企業進行轉變,而且是快速的轉變。 史密斯強調,聯邦快遞不惜成本追求成長的日子已經過去,現在很明確地將專注於營運基本面與股東價值,包括提高獲利與報酬,創造現金。不過未來的主要成長動力,將如過去三年一樣,將著重於美國本土地面與國際空中等包裹遞送。 艾斯庫則將致力透過系統與科技的整合,協助顧客簡化從原材料到成品的供應鍊,具體目標包括,福特汽車所生產的每部汽車,從出工廠大門到經銷商處,都完全委由優比速代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