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謝郭老師於百忙之中抽空為我們介紹「咖啡」,話說郭老師喝咖啡的由來是在美國讀博士班時,由於受到美國盛行喝咖啡的影響,以及工作壓力的影響,例如有一年要教工業工程概論,上課時間是從星期一至星期四的第一節課,大家應該都能體會於第一節上課的痛苦,總是百般不願的從被窩裡爬出,當然老師也不例外,尤其是冬天積雪的時候,所以從那一年開始就成為咖啡的愛好者,養成每天早上喝兩杯咖啡的習慣。 咖啡主要是由咖啡豆研磨而成,咖啡豆主要有兩大品種,一種是阿拉比克,另一種稱為羅布司塔,阿拉比克好比是蓬萊米,而羅布司塔就好比是在來米,羅布司塔的產量很大,價格便宜,一般的即溶咖啡就是以萃取方式將羅布司塔煮成的咖啡內的水分拿掉而製成;而一般我們在咖啡店喝的咖啡通常都是由阿拉比克研磨而成,阿拉比克又可細分成好幾種,如大家常聽到的藍山咖啡、哥倫比亞咖啡等種類,主要是產地的差別,一般來說,咖啡豆適合生長於熱帶的地方,比如哥倫比亞咖啡就是種植在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另外影響咖啡豆好壞的因素主要還有烘焙生豆的技術,所以有時候會在咖啡店看到相同種類的咖啡豆,因為烘焙地點(如台灣或是歐洲地區)技術不同,價格也有所差異,以喝咖啡的歷史而言,歐洲和美國比較悠久,所以有些公司的烘焙技術非常好,他們號稱為「精品咖啡」。剛烘焙出來的咖啡豆較新鮮,煮出來的咖啡比較好喝。 雖然即溶咖啡和一般咖啡粉看似相同,但兩者確有極大的差異,即溶咖啡只要加水沖泡就會溶於水,所以稱之為即溶咖啡,而一般煮咖啡所用的是咖啡豆研磨的粉末,是不溶於水的。煮咖啡的方式可分為好幾種:較普遍的是用電動咖啡機煮,它是先將水以吸管原理吸上去加熱,然後通過咖啡粉,濾泡出咖啡,電動咖啡壺的功率最好要一千瓦以上才算是好的咖啡壺,較差的可能只有600瓦;另一種就是咖啡店常見像沙漏式的酒精燈煮法,這種煮法煮出來的咖啡味道最好,但是要能準確的拿捏熱水的溫度,若是溫度過高,可能煮出來的咖啡會有一點燒焦的味道;還有一種方便的方法就是將熱水直接倒在磨好的咖啡粉上,不過溫度的拿捏也是很重要,最好是控制在85-92度之間,不能用剛剛煮沸的水沖泡,而保存咖啡豆最好不要將咖啡豆放置在冰箱,否則可能會吸收冰箱內的五香雜味。 郭老師個人喝咖啡的習慣是要加牛奶,本身沒有特別喜歡的咖啡種類,通常都是去好士多購買咖啡豆,因為是由星巴克代工烘焙,而且價格比較便宜,偶而會去買一些種類較特別的咖啡豆來犒賞自己,或是在咖啡店喝杯咖啡,搭配一塊可口的蛋糕,享受喝咖啡的休閒樂趣,但是每天早上起來喝咖啡則是為了要提神。至於咖啡因是否對人體有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項科學研究可以真正證明咖啡因對人體有害,郭老師個人並不認為咖啡是不好的東西,因為生活周遭的物品,有許多東西也含有咖啡因,如:茶、可樂、感冒藥等。而喝咖啡的量,主要是依照個人來體質決定,並沒有一個可以參考的答案,但是喝的時候要適量,不要過量而造成身體的不適。 即溶咖啡也有無咖啡因或者是低咖啡因的選擇,這是在萃取過程中動手腳去除咖啡因。老師提到說,有一次到逢甲附近的麥當勞去買咖啡,可是杯子上的英文標記卻寫說是無咖啡因的,老師不喜歡喝這種,便跑去問小姐:「小姐,這是沒有咖啡因的咖啡嗎?」小姐居然回答說:「真好笑,咖啡當然有咖啡因。」這大概是很少喝咖啡的人才會搞不清楚。 在訪談的最後,老師跟我們提到喝咖啡的一些趣事:記得老師有一次很早就要起床上課,於是早上洗澡完後(郭老師在美國養成的習慣),可能真的是太累了,還在睡眼惺忪的狀態,就迷迷糊糊的把煮好的咖啡倒進奶精瓶,還有一次是倒進糖罐內。至於那個咖啡壺,現在還在老師的研究室裡效命,品質與可靠度沒話說。 |
原載於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系刊 |
採訪者 王治元
|